第(2/3)页 此举被王安石等人强烈反对, “国家兴盛基石在于法治,你口中所说的那些员外们,并无触犯国法,将他们的土地抢来分配下去,是在动摇法治根基,一旦引起民怨,太傅担得了这个责任吗?” “那些员外们之所以拥有大量的土地,多是出自当地百姓,你将土地抢来,却不分给那些被抢的土地,而去分给老卒,民心易失衡。” “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,那些员外,也是我大周的百姓,只要他们合理合法,我们就不该行强取豪夺之意。” “.” 卫渊道:“官家已将裁兵的旨意发下去了,你们说,裁掉的那些将士,他们离了军中,如何过活?” 范纯仁皱眉道:“可也不能做出拆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。” 卫渊看向赵曦,作揖道:“官家,倒是还有个折中的法子。” 后者眉头一挑,“卫师快快说来。” 卫渊道:“第一,由朝廷出安置费用,请老卒南迁至蜀道开荒,可免两代赋税。” “第二,扩大海运范畴,造大船,从退伍老卒中挑选四肢强健之男子,扩展海运,鼓励他们出海经商。” “第三,将部分退伍老卒,更为戍卫兵将士,与地方挂钩,让地方官府供养。” “第四,商人重名利,手上有大量土地的那些商户,可经由朝廷赐名为义商,让他们捐钱捐土地,心诚者,价高者,可与皇商做生意,也能从海运上做做文章。” “第五,优先推举退伍老卒,去到各家商户做生意赚工钱贴补家用,若那些商户不肯用,朝廷就下明旨,说那从军中退下来的老卒,都是秉性纯良,于国有功的将士,假以时日,世人听‘老卒’二字,必然心生信用。” “.” 他一次性说了整整十条建议。 若是多管齐下,对于退伍老卒的安置工作,自然也就无需愁心了。 赵曦连连点头道:“卫师所言极是,就按照卫师的来办。” 卫渊道:“官家,裁兵不能立时就裁五十万,要循环渐进的去裁,臣认为,以三个月为期,先裁三十万,后二十万,在年底之前,裁兵完毕。” 如果搁在平时,大周裁兵五十万,那么辽夏两国肯定会来侵掠。 但如今,大战刚刚结束,辽夏两国无力再战,给了大周可以改革的喘息之机。 —— 将裁兵之事细节商议之后,卫渊就请徐长志、秦振二人来到家中。 如今,他们三人,就是大周当之无愧的军方首脑。 徐长志庶子出身,虽有武勋子弟这层身份在,但归根结底,是出身代州。 无论代州还是开国武勋,乐意见到徐长志上位,是因为相信他,能够在军方两大势力之间,起到平衡作用。 而秦振是正儿八经的武勋嫡长子,言行举止代表着辅国公府的同时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老牌武勋势力。 秦振的上位,也可以说,是卫渊妥协开国武勋做出的让步。 今朝三人齐聚,必然是有大动作。 身为冠军侯府的主母,在见到卫渊请他们前往书房时,便迅速做出决定,后院书房三十步之内,不准任何人靠近。 而她就坐在书房的院子里,静等他们将某些事情议论出一个结果来。 此时,书房内。 秦振、徐长志的目光,都在看向卫渊。 三人都无言。 也不知过了多久。 卫渊才抬起头,缓缓开口道:“军改的局势,想必你们都了解了吧?” 徐长志故作沉默。 秦振率先开口道:“卫兄主持的军改,愚弟没有丝毫异议,卫兄想怎么做,就怎么做,愚弟全力支持。” 军改势必会影响开国武勋们的利益。 毕竟,自大周建国以来,他们就在军队里布局。 就说如今驻扎在京城中的上四军里,有半数以上的子弟,都能与开国武勋们扯上关系。 秦振那么说,显然是做出了极大让步。 而这一让步的结果,也是老牌武勋对代州新贵做出的妥协。 张辅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 卫渊道:“秦贤弟放心,此次军改,不会动原本就驻扎在京畿的禁军。” 闻言,秦振松口气的同时,也多有不解。 既然不是与裁军之事有关,那为何请自己前来? 下一刻,耳旁就再次传来卫渊的声音, “军改之后,要成立五大营,先帝还在时,我便向先帝说过这个想法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