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0章 欢喜的崇祯-《明末最强钉子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关于松山前线的奏章,崇祯皇帝阅读得津津有味。

    尤其是王恩宠的奏章。

    王恩宠的报告不仅详实地描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,而且在叙述中巧妙地为张霖若添了几分光彩。

   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收受了张霖若的好处后。

    王恩宠自然懂得如何在文字中为他人美言。

    当张治四等人步入内阁时,崇祯皇帝正全神贯注于阅读并批注张霖若的奏章。

    这份题为“兵部职方司,钦命监军张霖若谨题,逆贼拥众围攻黄土南岭平川,官兵合力抵御,大破敌军,击毙叛首阿济格,取得大胜”的奏章。

    崇祯已反复研读了五次,仅比王恩宠的奏章少读了两遍。

    在关键句上,他细致地圈点,显示出对内容的重视。

    当内阁大臣们步入大殿,崇祯皇帝微笑着示意太监为他们搬来凳子。

    随后在奏章中“……敌军三万有余,铁骑四面围攻,局势万分危急,微臣亲自擂鼓,提振军心,官兵万炮齐发,叛首阿济格当场毙命……此乃近十年来,未见的对敌重大打击,敌虽近在咫尺,但已无胆量复仇,虽徘徊不前,却无力反击,实则无计可施……”等语句上做了标记。

    随后,他将奏章交予太监,转交给兵部尚书陈甲信,微笑着说:“张霖若虽为文人,但在大战中,他不仅敢随平虏伯冲锋陷阵,还亲自擂鼓鼓舞士气,其亲卫更是斩首不少。

    “看来陈卿的兵部,确有可用之才,张霖若虽手无缚鸡之力,却也颇为勇猛。”

    张治四等人的目光交错,投向了陈甲信。

    后者心中暗喜,急忙起身行叩首礼:“这一切都仰仗圣上的英明和祖宗庇佑,前线将士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。

    “正如皇上所言,张霖若虽为文人,却深谙忠义,勇于身先士卒,为国效力!”

    崇祯帝满意地点了点头:“前线战事,朕无时无刻不在挂念,官兵初次交锋便能取得大捷,更斩杀了敌方一名重要将领,看来未来战事可期啊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,崇祯皇帝站起身,在殿内来回踱步,忽又惋惜道:“可惜未能夺回贼酋的尸体。”

    陈甲信立刻抢着说:“平虏伯温越,都督洪承畴、监军王恩宠以及张霖若对此事都有明确的确认。

    “前线数万将士也亲眼见证了这一幕,肯定不会有错!”

    然而,吏部尚书李玄日面色严肃:“话虽如此,没有贼酋的尸体,功绩就不能轻易认定。

    “如果阿济格的未定,死而复生,岂不是会让人笑话,损害我们大明的威严?”

    陈甲信怒气冲冲:“这绝无可能,前线数万人所见还能有假?”

    李玄日平静地回应: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,没有取得敌酋的尸体,就不能轻易论功!”

    户部尚书李文思附和道:“臣同意李阁老的看法。”

    内阁首辅张治四眼中闪烁,开口说:“此事确实需要审慎处理,要知道,前线大战,各国藩属都在密切关注,我们宁愿慢一点,也不可急于求成,以免留下笑柄!”

    陈甲信更加恼火,厉声道:“有功不赏,岂不是让前线将士心寒?”

    他心中警惕,观察到殿中李玄日几人似乎有与张治四联手的样子。

    尽管排挤新任内阁首辅张治四,是陈甲信与李玄日等人之间的默契。

    但如今陈甲信势头正盛,特别是在前线接连取得胜利的背景下,不能排除李玄日等人先将他排挤掉,然后再转而对付张治四的可能。

    李玄日此人,一向以正直自居。

    表面装作严肃清高,实则也在结党营私。

    他虽然口口声声强调维护国法的严肃性,暗地里却在削弱兵部的权威。

    而张治四,作为官场的老狐狸,面对内阁首辅之位的摇摇欲坠,岂会不懂得借力打力?

    “此事留待日后商议。”

    崇祯帝心中颇为不悦,这些大臣只知道相互争斗,全然不顾分忧解难。

    同时,他对张治四也颇有微词。

    自上任首辅以来,张治四毫无作为,也未展现出首辅应有的权威。

    导致朝中大臣们纷争不断,难以形成合力。

    崇祯帝转而道:“先讨论柏恩光的事吧,大将阵亡,必须妥善处理,给予厚恤,这不能用虚文敷衍,以免寒了将士们的心。”

    张治四回应:“皇上圣明,柏恩光英勇殉国,内阁建议参照先例,追赠柏恩光为特进都督佥事,赐祭葬,并建祠堂,世袭指挥使职。”

    崇祯帝点头同意:“另追赠其上三代为一品官,当其灵柩运回时,沿途官员应予以祭奠,朕要让天下人知道,为国捐躯的将领,绝不会忘。”

    殿内众臣纷纷颂扬:“皇上圣明。”

    对其他的将领奖赏,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。

    俱认为当前情况复杂,难以立即定论。

    最终决定先发圣旨的给予嘉奖,等战事全部结束再作定夺。

    当然,各将领可以圣旨慰勉。
    第(2/3)页